广州荣获全国自然教育活力城市
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于7月7日-9日在广州圆满召开。大会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自然教育”为主题。大会首次公布了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和活力城市名单,北京、广东获得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市)称号,武汉、广州获得全国自然教育活力城市称号。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教育工作,形成了百家争鸣、千帆竞渡、万家共享的自然教育体系,打造了绿色共享的自然教育广州样板,是全国自然教育发展水平最高、参与人数最多、自然教育组织培育最发达、区域影响力最广的城市之一。广州市现有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19家、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4家,是广东省拥有自然教育基地数量最多的城市。
【资料图】
多层次、全方位的自然教育体系初具雏形
据介绍,广州市政府发布《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引领全市生态文明宣教工作持续深入发展。市林业和园林局印发《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十四五”规划》《绿美广州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我市自然教育的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地区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三年行动计划》和《环境教育读本》等,为青少年自然教育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团市委、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游局、科技局、体育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也通过政策指引、宣传推广、活动组织等形式,为自然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19年,广州完成第二次综合性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记录到3516种维管植物和457种陆生脊椎动物。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广州以自然保护地、植物园、动物园、城市公园、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载体,建设了自然教育场所100多处。截至2023年6月底,广州市有14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3家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另外,还建成全国第一批科普教育基地33家、全国林草科普基地3家、国家自然学校4家等自然教育相关基地。
依托学术资源聚集的优势,广州建立了一支专业水平高、引领作用强的自然教育人才队伍。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由院士领衔开展多学科交叉的自然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训,为自然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撑。目前,广东省自然教育专家库入库专家共68名,广州有46名。2021—2022年广东省自然教育之星40名,广州有13名。一批优秀自然教育导师,在全国林草科普讲解大赛等赛事中脱颖而出勇夺佳绩。
广州动物园培育大学生社团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约5000名,海珠国家湿地组建特拍员、雁来栖等五大志愿者队伍超1700人,大批既有专业技能又充满热情的志愿者的加入,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自然教育的热情。
多品牌、深培育的自然教育活动彰显活力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建设中,将生态科普宣教点作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率先构建“1+12”儿童公园体系,把自然教育融入到儿童的游园体验中,从娃娃抓起,从启蒙切入;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打造293个口袋公园和5个古树公园,并将生物多样性工程和生态修复引入公园,为自然教育的普遍开展提供场所;在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中,海珠湿地发起成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输出自然教育的“海珠模式”。
华南国家植物园创建了6大主题75种自然教育科普课程,开发了8条研学路线以及相关研学手册。华南农业大学开发儿童、青少年和大众三大系列共62项特色课程。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推出“观赏植物”“植物医生”等四大系列26门课程和3条研学路线。“听见花开”系列活动获得第九届梁希科普奖,《植物保护有奇兵》获评为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
多频次、高品质的自然教育覆盖受众广泛
系统化、分众化的广州自然教育产品,吸引了大批粉丝,年均参与人数线下超145万人次,线上超700万人次,以点串线、以线及面,凸显绿色惠民效益。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每年接待近1000万游客。广州动物园每年完成约360场动物课堂,直接受众4.5万人次,线上直播动物i课堂观看量超1000万。广州市儿童公园每年举办自然教育活动近400场,线上线下受众1300多万人次。花都宝桑园的自然教育活动总接待人数超过150万人,线上受众超1000万人次。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每年参与自然教育课程人数超25万人。
据悉,未来广州将以大自然为课堂,丰富自然教育基础设施,推进场馆建设,开发融合岭南生态文化的精品课程,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回归自然,对自然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路径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创新,进一步打造自然教育的广州样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