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舞台,追寻的圆舞曲——缪尔赛思角色解析及个人观点杂谈

2023-08-30 14:20:23 来源:哔哩哔哩

孤独的舞台,追寻的圆舞曲

引子——有感而发

缪尔赛思。

一个很动听的名字。


(资料图)

精灵。

一个很令人好奇的有趣种族。

莱茵生命生态科主任。

一个似乎很响亮的名衔。

前沿学者。

一个很有活力的身份。

这些身份都属于一个她,不可分割的她。

下面的文字,笔者会从各个方面来解析她和她背后的含义。

这篇文章,只是笔者的信笔由缰,有感而发。 可能会有逻辑混乱,顺序错误,不知所云。 希望有心读者能“不以词害意”,体会文字传达的思想。

孤独的底色

孤独是缪尔赛思生命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在笔者看来,这是她命运的底色,是她悲哀的根源,是她身上最矛盾的特征,也是笔者所说羁绊的本源。

在我们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面容里,EP中的她最符合这种人设,最接近笔者对于她内心的想象。 不去解读她手中的花语和歌词,从这幅画面,你能感受到的是,她如同一朵温室里的花儿,脆弱而顽强,艳丽但是易凋,面容里透露着的又并非盛放的喜悦,而是悲伤和无奈。

多数人都能读得出这份忧伤,这种忧伤或许来自于对于当下境遇的慨叹,但是认真感受她的故事,你能发现,这份忧伤最深的根源,是孤独铭刻在命运里的底色。

这种孤独并不是没有朋友和亲近的人,这种孤独更加深刻宏大,更难以共情。

1.试问,孤独何处来

她的孤独并非来自于简单的一件事,或一个身份,这是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

她的孤独,是源于种群的隔阂。初生之时便与族亲彼岸两隔,这已足够悲惨;同时,她是精灵在文明中唯一的孑遗,身边没有同族。她不能接触源石,和城市乡村之间有源石这座峦障;和平常的人们之间,还有因为种族不同而产生的牢不可破的无形壁垒;又因为她成长于源石文明,隐居的同族们和她之间还横亘着一层透明的屏障。于是她残喘在两道隔膜之间,这个狭小的空间,逼仄到只有她一人,只剩她一人。难以抵抗的无尽的孤独由此而生。她没有任何种群的认同,没有哪怕一点点的归属感,即使是莱茵生命这个“家”,在生态园这片净土,对她而言也不过是一个立足之处。

孤独又来自于难以共情。这或许很难理解,但是事实如此:足够深的孤独会让她更加孤独。她身处的文明中,几乎没有人能够体会这种仿佛诅咒一般,镌刻在基因之上的孤独。她的悲伤只是一种无力的表达,很难让其他人体会到哪怕千万分之一,更别说去理解这种孤独真正的内涵。即使笔者在写下这段文字时,也只是在穷尽所学来描述这种孤独的不可体会。

又因为“无人理解”,她不仅困于无法被人理解,也困于对于理解,共情的狂热追求。当有人想绕开理解她这一步直接拥抱她时,她大概率会因为“对方不能理解自己”而躲开,然而实际上或许也没有人能够绕开。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封闭,让她置身于孤岛。

而后,这种孤独还有相对客观的来源。原人设中有这样一段:

这一段里,官方的人设非常完美地揭示了这种孤独更加实在的来源。那便是“无人理解”。她作为古老种族的孑遗,她的茕茕并不仅仅因为种族的隔阂,还有一种更加令人绝望的境遇。她能够听到的,大地的语言,生命的语言,她和大地深深的羁绊,在她数百年的生命里,大概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听到,体味的。对于缪尔赛思,这个世界很鲜活,很生动,广阔无垠,她可以畅然体会,但是仅有她一人能够感知。这就意味着,这片比常人眼中丰富万倍的世界,也只有她一个人。伊始,这可能只是一种分享欲无法满足的怅然若失;但是时间一长,就变为了令人疯狂的孤独。她和身边的友人们,虽身处一处,但是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文本中“突然撤回”的细节,让我们能够想象,她曾经向某位,甚至很多位亲密无间的朋友尝试过,甚至描述过,表达过,自己的境遇。然而对方能够共情的只有哀伤,依然无法感知到她眼里的世界。

为此,笔者问过一位友人。我将一朵很小很小的花摆在友人面前,短暂沉默后,我问:“你能不能听得懂它在说什么?”友人欣然会意,然后摇摇头。我回答:“我也不能。如果这时候你能,但是我依然不能,你会有什么感觉?”友人回答:“没意思。”我看看友人,又盯着花儿说:“如果,你一辈子都是这样,只有你一人听得到,听得懂的话呢?”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不如死了算了。”

人们心底对于这种别人难以理解的境地,有着很强的抗拒。这种境地,同样给予人们深深的绝望和无助,一种难以摆脱的窒息感。

最后,一个更加残酷的原因。精灵是长生种。这意味着,她的生命和友谊,只是在见证所爱,所在乎之人短暂的人生在眼前匆匆而逝,如同流水,抓不住,留不下。幸运的是,她在长生的种族里,还算年轻。即便如此,她也曾见识过无数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在漫长的岁月中,孤独便是最深重,也唯一有意义的情感,因为孤独不需要那些会消逝于时间长河的寄托,只需要自己。这样的孤独与以上的种种孤独相叠加,便是这片大地上,我们们所能见到最为深重的孤独之一。

2.有些,随孤独而来

这一部分,笔者更希望读到这里的人自己去想象和体会。尝试先从实际上的孤独来体会,等待你感受到孤独中的念头,再次置身人群,这种孤独的念头便成为他人理解你心思的浅薄屏障。若是有缘,你就能窥见这份孤独中的冰山一角。

孤独表现最直接的就是她对于友谊和理解的渴望。在上面的官方文本里,她下意识的信息传递和“一如往常”的解释,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在期待了无数个日夜之后,终于到来,意料之外的理解与共情,让她的感情如潮水般交杂变化,反而突出了孤独带给她的折磨。

还有的便是追忆和思考。寿命短暂的普通人尚为一件件往事遗憾,在她无可倾诉的沉重孤独里,她最常做的可能就是回忆。在剧情里,她有这样小小的一句:

这一句或许看似是对莱茵当前处境的感叹,对既定事实的无能为力,此处的“泵尽所有水分的决绝”看起来也是指莱茵生命过去的事情。然而,结合她漫长的寿命,有多少往事,是她曾可以挽回的呢?或许数不清。她又多少次在寂寥时感叹回忆呢?可能同样数不清。

紧随其后,是一种深刻的绝望。这种绝望是极致的孤独,漫漫的岁月,以及她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她从自身泵尽水分后,从虚弱中醒来,曾说:“我甚至无法杀死我自己。”这并不是说她真的无法自己执掌生命的放弃与否,更像是对自己可悲遭遇的自嘲。希望殆尽之后,她更向往一次体面的解脱,然而即使是她不顾性命,向着死亡的拼尽全力之后,她依然被束缚在狭隘的夹缝中和空荡荡的世界里。想必读者读到这里,只要闭上眼睛想象,也能体会到那是何等的绝望,何等的可悲。最终她选择在生态园里长眠,也是一个最最令人心疼的实证。幸好,在她放弃命运的那一刻,命运终于没有继续嘲弄她。

而后便是对于希望的迫切需要。这不同于渴望友谊渴望情感,希望是她生命的最大动力之一。孤独的疯狂压迫之下,没有希望,她又如何存活?虚无缥缈也好,天马行空也罢,她只是需要。或许你会这么想,她可以在一个个很小的目标间忙碌,麻痹自己的感知;或者依附于一个有着理想的个体集体,为了他人的理想努力,忘却自己的孤独。然而寿命的漫长无情地击溃了这两种美好的逃避的可能性。生活的繁琐在岁月面前渺小如尘,其他的意志也终有消散的一天,孤独总是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瞬间,“如约而至”。这也是为何笔者说这种孤独的诅咒铭刻在命运的深处,在放弃命运之前,永远无法逃脱。如此,对于她,希望的价值自然高于一切。

这两点有很多的证据,克里斯腾事件的过程中,她是最摇摆不定的局内人。她先是装作一无所知,在整件事情中间,她的态度暧昧不清,有时为总辖做事,有时帮助罗德岛和塞雷娅。这种矛盾反映出她自身的矛盾——既需要种族的未来,也需要自己的当下。两种需要分别代表对于希望的追求和对于孤独的反抗。这两种情感的斗争在两次ss中都有直接的体现。

3.“孤独”,是一种力量

关于孤独,上面算是讲清了这些前戏。

《孤星》里,孤独全部围绕着一句台词展开:“孤独”是一种力量

这句话非常直白,没有什么隐晦的比喻,但是其中蕴含的深意值得细细琢磨。

笔者在反复鉴赏这段剧情对白时,不止一次地落泪,甚至在应景的雨夜想起这句话时,不由自主地哭泣——身处孤独,哭泣过后,就能感受到那种力量何如。

这句话的理解,最关键的就是对于“力量”的解读。

力量可以是你的能力,你的机遇。对于缪尔赛思,伴随孤独而来的,是感知这片大地的能力,是无数个尝试改写命运的机遇。这么说看似是舍本逐末,因为“孤独”和这些“能力机遇”似乎都是她种族命运的副产物,它们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就像一棵树上的两个果实。然而所谓种族命运不过是我们为了统一描述相似个体所创造的虚无的,形而上学的概念,是为了将个体本身的多个特征笼统而论的哲学定义。现实的我们眼里,孤独与这些能力机遇并无本质区别,在缪尔赛思身上,它们生而为一。这一段或许很难理解,也很容易被反驳,但是请读者感受这种理论背后的思想究竟代表了对于缪尔赛思命运怎样的看法,恕笔者能力浅薄,无以描述。

力量可以是前进的动力,“生”的动力。这两种动力本无区别,因为生存一定是前进的。这句话在缪尔赛思身上有最具象的体现。她不合群,不适应源石工业的文明,但是这种孤独给了她融入这一切的力量,她跟随着潮流,她结识着朋友,她让自己变得和普通人并无差异,甚至更善社交。她在网络上有着粉丝上万的博客,为旅行和休闲做过厚厚的攻略和测评。这其中的困难我们或许无从得知,但是有一句话很形象:“她只是活得很认真。”

除去这些为了融入这个社会所做的努力,她也在努力变得优秀。孤独让她生活得诚惶诚恐,让她迫切地希望摆脱孤独……所以,她希望用学习和知识破解命运的枷锁,她是哥伦比亚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和多所大学的教授,是莱茵生命的主任和活跃在科学前沿的生物学家。在克丽斯滕提出万星园这个计划时,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寻找另一方净土,她对此的解释是:“我需要……握住一些什么。”

这些事听起来似乎出自一个上进的,梦想的女孩,然而实际是,缪尔赛思的这些所有一切令人叹服甚至嫉妒的品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孤独。孤独不仅仅是一个起源,更是她破除重重困难的动力之本.她期待在这一切努力后能够无视它,能够从命运中剔除它,能够逃避它,能够摆脱这该死的咒缚。事实上,她也已经足够努力,以至于这一切在某段时间看起来并非徒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寻找同族的经历也是孤独所驱,驱使她前往一种可能性和有希望的未来。但是这段经历只是又一次加深了她的孤独。

这也是孤独为何矛盾。孤独让她遭受苦难,同时也是她对抗苦难的力量,最终又总会将她拉回命运的阴影之下,让她质疑一切存在,一切努力,乃至自己生命的意义。

力量,在这里,更指向一种心灵的强力。“孤独是一种力量”这句话出自博士之口,最终的解读应该归于博士本身的期待。那么必然会联系到一个关键词——“始终如一”。对于博士,这个词的解读空间很大,面对缪尔赛思时,就有较强的指向性。她的种种孤独已经从上文中明了,那么这些孤独带给她的,最终会指向一处——命运和生命。

“如果我生来注定只能孑然一身,而对这所谓命运的发现与反抗最终又会让我了无所依……”

“是不是意味着,我永远无法摆脱它?”

缪尔赛思思想最深处对于自身生活的诘问,同样是对此刻博士的诘问。这时候的她,并不能体会到孤独之中的力量,她在动摇,在怀疑。缪尔赛思怀疑自己曾经尝试改变的,反抗的命运,是不是从出生那一刻起便已经注定是孤独的?她怀疑自己曾经坚持的,追寻的意义,是不是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是无用的?她怀疑自己谋求的,期待的友谊和美好,是不是从一开始便只是为了让她的孤独更加孤独而出现的?

进而,她意识到,既然自己所做的没有意义,自己生活着只有孤苦,孤独之内的痛苦她无法摆脱,孤独之外的美好终将消散——那么自己的生命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自己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脉搏的每一下搏动,是不是都只是为了迎接那个或早或晚的结局而存在的?

这一刻,绝望从头到脚包裹了她。她猛然惊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陡然无功,她的生命自始至终被笼罩在绝望的阴云之下。

所以,这一刻,她选择长眠。

在生态园的另一侧,博士说出了这段话

我的答案是,‘始终如一’ 。

‘孤独’是一种力量,缪尔赛思。

哪怕是像机器那样的人,也会被这种情绪淹没。

你会悲伤 ,你会怀念,你会不安。

而在更为漫长的时间里,这一切可能并不会好转。

但它确实是一种力量。

生命在消逝前经历的一切,都会有意义留存。

敏捷的读者能迅速地捕捉到另一个关键词——生命

博士口中的始终如一,与她认为自己自始至终被命运支配截然相反。无论经历什么,无论感受什么,孤独永远陪伴,彷徨迷惘萦绕身旁——然而,这些都不能改变博士心底对于这片大地最单纯的期待。回想过去罗德岛走过的一切,我们便能体会到,苏醒的博士面对着质疑和信任,承担着责任与苦难,见证着相聚与离别,思索着生存与死亡——但是,始终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改变这片千疮百孔的大地,能够挽救身处水深火热的生灵。

这看似是来自于他人期待的责任。但这份坚定的根源,只是作为博士的“我”觉得——

“我”应该这么做,“我”能够改变一些什么,能够保护,拯救一些什么。

生命亦是如此。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他人如何期望,他人如何看待。生命需要相信自己的存在有意义,相信自己的作为有意义。《孤星》里许多的角色,都闪耀着这生命的力量,始终如一的品格:克里斯滕舍生飞向星空,赫默义无反顾划定着伦理的底线,塞雷娅不顾性命阻止着一切错误的延伸……

这份力量和坚定需要生命自己认可:自己的存在并非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改变,为了到达思想所希冀的未来,自己仍尚喘息,是因为能够达成最初的愿景,或许是达成梦想,或许是坚守道德,或许是维护正义,或许是挽救生命,改变大地……

这从来都不是一种自负,这是对自己生命最热忱的讴歌。

命运不是与生俱来的使命,生命的意义不是最终达到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只能由生命自己赋予。

在追寻意义这条道路上,没有任何人能给予你,帮助你——意义之下,生命永远孤独。

相信自己存在的意义,相信自己拥有的力量,孤独者从不为他人而活。孤独者的生活,就是对生命本身最神圣的赞颂,对生命力量最完美的诠释。孤独是生命的必然,生命是力量的凝结。

真正的孤独者从不为他人而活。这不意味着极端的利己主义,此处的孤独是一种推动你始终如一前行的力量。当你的生命寄托于他人施舍的意义,你会经历丧失信仰的痛苦,失去意义的无助和迷茫等种种困境。只有当你认清,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是为自己的内心意义而存在,你坚信这份意义来源于自己本身,你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你才能在有所作为时不感到迷茫,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因为这些行为的目的并非留存意义,而是为自己的生命镀上意义的辉光。

真正的孤独者感受万种情感,但不沉溺于任何情感;经历万般故事,但不困顿于任何往事;铭记无数旧人,但不拘泥于任何故人。孤独者的始终如一其实和上文所说的坚定初心亦有不同。孤独,让他们自始至终坚定自我。

孤独者经历无数,见证无数,铭记无数。他们的心思,他们的立场,他们的理解和认知会随之改变。但是他们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经历的漫长岁月,审视自己见证的形形色色,然后蜕变为新的自我。这种自我并不能轻易改变,让他们改变的看似是外界,但实际是自我内心的矛盾和成长。孤独者接受着一切观点和思潮,但是永远走着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

只有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你才明白:

孤独是一种力量这句话,想表达的并非孤独里蕴含力量,也并非孤独能带给你力量,而是孤独,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我们把孤独看为一种状态,情绪,情感或者一种命运,生活。

但是本质上,孤独并不单单指独自一人的状态,也不仅仅是情感情绪,而是一种力量。

对这句话最最深刻的解读,就是这句话本身——

孤独,是一种力量。

4.孤独,并非最终的答案

孤独或许是生命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但是笔者想说,生命并不该完全孤独地走过。

缪尔赛思体会着深刻的孤独,但是总有人在乎她,爱她,总有人陪伴她走过一段段历程。正因如此,她才能走下来,来到我们面前。

孤独需要同伴,孤独需要情谊。想象一个生日宴会的场景,或大或小,总有人为了一个生命的诞生而纪念着,庆贺着,祝愿着,祈福着。即使生命生来孤独。

生命从诞生之初就有意义留存,或许是别人赋予的,或许是世界强加的——然而假以时日,这些意义总能被你的自我接受,亦或者拒绝。然后,它们会变成独属你生命的意义。你拒绝接受的意义,也将成为你自我意义的一部分。

请别对孤独逆来顺受,打破无意义的孤独,感受温暖的情感,才能拥抱生命应有的孤独。

追寻的足迹

纵使孤独常伴,她未曾停下追寻的脚步。

这所谓追寻,究竟在追寻什么呢?

其实第一部分已经讲了很多。比如融入社会,比如追求安定生活,比如追寻知心之人。甚至都详细展开过,所以这部分会很短。

这个追寻,是命运赐予她一个目标,她将其看做“使命”:为族群寻找没有源石的一种生活。然而她熟悉的族群早已不复存焉,她这么去追寻是为什么?

可以理解成,为了自己。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变得优秀只是为了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当她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后,为了自己的安全生活,或者为了让自己逃避孤独,她选择投身于一个很难,但是并非全无希望的事业。

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过去。上面曾经说过,她一定为了已故的往事曾感到遗憾,想要弥补。那么对于亲人的离去和族群的不幸,寻找一个出路就是最好的办法,无论能不能改变什么,弥补什么,看到这样一种可能性总是好的。像克里斯滕一样,她在开拓的是“未来”。一整个种族的未来。只要她看得到这样一种希望,就愿意尝试。

事实上她可能也就只是,为了那些所剩无几的同族,和她自己。

在克里斯滕提出万星园计划之初,她便想到将生态园搬进万星园,送去星荚之外。可能深空之外的一片未知对于她而言是无限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希望。为了这个希望,她做出了很多牺牲。各位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她为了计划的顺利被放入动力甲之中,险些被杀死的牺牲。还有就是背叛博士——这件事对她而言依然十分痛苦,博士曾经是她的“救命恩人”——这背后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曾见到,但是不难想象。

除去为了万星园付出的一切,她为这“使命”做的事情数不胜数。她学习得十分努力,在学术界声名赫赫,甚至成为生物学界最尖端的学者之一。仅仅这一件事,其实就已经足够说明她到底付出了多少。

原文里,她说:

这是一种任务,一种探索,一种自我考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你要生活的很用力。’

笔者第一次见到这两句话的时候,隐隐地觉得有很重很重的分量,那时笔者还没有安静下来分析过这位精灵面对的和背负的。但是那种心痛的感觉,从心底自然而然地升腾,然后消散,弥漫在思想之中,直到再一次被唤醒,这种疼痛已经占据了心灵。

在整件事情中,她有着自己追寻的目的。缪尔赛思并不是一个成熟稳重,老谋深算的角色。她扮演的,是一个慌张无助,看似坚定,实则左右为难的角色。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比克里斯滕简单很多的小小的梦想,一份在萨卡兹千万年的历史与苦难面前不值一提的短暂苦难。她没有伟大的牺牲和奉献,没有改变世界的远视主义——她不过是怀揣着,最最现实的理想主义。因为命运给她的选择题很简单:死亡,或者梦想。

这种追寻的尽头其实很简单,但笔者说了许多。读者若有心,就能发现,笔者在前面的7000字里,有意地避免形容她美好品质的词语。

她乐观。

她坚强。

她奋进。

她善良。

她聪慧。

她不屈。

她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感。

她热爱着生活,热爱着生命。

……

她独自一人承受着命运的苦难和漫长的孤独,但是她从未抛弃掉善良,从未变得麻木不仁。漫长的岁月里,她用最真挚的情感热爱着善良,憎恶着邪恶。她一直热爱着生活,热爱着身边的人,即使在她选择长眠的前一刻。这样的选择,同样也是热爱着生活——在生活只剩下悲伤的时候,放弃生活。即使她并未认清孤独的真相,但是站在在她的角度,这何尝不是一种热爱?

读者能从她身上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她灵魂的力量,是她独行漫漫长路之后,依然闪烁光芒的力量,是她生活的力量,是她生命的力量。

是她认清一切后,依然抬起头,继续向前的力量。这份力量或许是他人赐予的,或许是在机遇中体悟的,但是这份力量同样支持着每一个读懂她故事的人——在体会过无穷的哀伤后,总有什么推动着你,不让你滞步不前,不让你踌躇犹豫,在悲伤袭来的每一刻,它让你挺立着。它让你甚至能够对抗那些本应只属于你自己的疲惫与悲哀。

剧情想透过缪尔赛思表达给观者的,或许就是这份力量。它完全不同于令人尴尬的励志言语,笔者很难描述,但它切实存在,每当你试着看向脑海里那朵捧着白蔷薇伫立的身影,这力量总能在她背后透出的阳光中被你感受一二。

为何我说这是一种力量呢?不妨回想第一部分。她经历的种种,都令人感到哀伤,甚至恐惧。这些感受太沉重,拥有这样命运的人似乎总该是忧愁的,沉默的。

然而她并非如此。或者说,能走过这般生活的人理应不同于上面的描述。看起来,她是开朗的,活泼的,天真的,古灵精怪,惹人喜爱的。她以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善待遇到的每一个好人,和身边的各种人都能成为朋友。

低下头,疲惫的双脚深陷泥泞,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深不可测的沼泽;抬起头,俏丽的面庞笑靥如花,每句话都让人被她的乐观所感染。

在狂风呼啸,阴云重压时,抬头已经不易,面向刀刃般的风露出笑容,这背后背后又是多大的力量呢?

这种力量,我称之为生命。

她的学习,成就,都联系着生命;她的追寻,奔跑,都象征着生命;她的不屈,勇敢,都歌颂着生命。

生命,便是她最闪耀的足迹。

意象解读

(注:该部分的灰色字体表示严重的个人化解读推测,可能存在过度解读,请读者谨慎接受)

这部分笔者想解读关于缪尔赛思的两个重要意象,以及个人曲《Morning Dew》的歌名含义。本来想做关于个人PV,活动PV的解读,可是个人能力所限,对于图像信息难有准确分析。这部分也可能出现学术性失误,过于个人化的解读,过度解读等,望读者海涵。

1.淡杉与露水

关于缪尔赛思,一个重要的意象是“淡杉”。首先要清楚的一点是,淡杉在剧情设定上,是生物学里的一种植物。然而它并非现实存在的某种植物的官方称呼,甚至在多数浏览器都不存在和这个关键词有关的页面。其他剧情中也并未提到过这种植物。所以“淡杉”这个词可以认为是偏正短语,或者一个虚构植物。从这一点出发,“淡杉”是一个没有现实文学含义的意象,也就是说是为她量身打造的意象。

在剧情,PV,语音里,缪尔赛思不止一次用杉木代指精灵这个族群。在设定上,目前已知的所有精灵都属于“森精灵”(树精灵),所以用树木代指自然而然。但是为何是杉木?

我们要先弄清杉木究竟有什么特点。杉木科杉木属的树种普遍对土壤要求比一般树种要高,不耐严寒及湿热,怕风,怕旱,喜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这种相对苛刻的环境条件和精灵一族惧怕源石的特征略有相似。

其次,淡杉在设定上十分稀少,濒临灭绝的境况与精灵一族也很相像。而且缪尔赛思第一次见到“同族”便是在萨米冰原的淡杉林里,生活在淡杉树相连的地下结构。

最后,文学化的解读,杉木具有体态端庄,叶片形态特别等特点,和精灵一族俊美的外貌也是重合的。

意象和本体之间的关系已明了,接下来该谈谈这个意象寄托的情感。如果将缪尔赛思是一个诗人,那么这个意象的使用,最最直接地表达了她对于回归族人,回归大地,融入种群,和同胞共生共存的强烈愿望。她用一株植物代指自己最向往,但永远无法触及的族群,将淡杉栽培在最像“家”的地方——生态园里,她只是希望能够抓住些什么。使用淡杉这个意象代指种群,使得种群不再虚无缥缈,难以企及,也让她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更加隐晦。

这种方式下,她抒情的对象成为了一个实在的具象,而不是心中的想象和回忆。这一定程度上出自于,记忆中的族群让她伤感,让她孤单,所以为了避免沉浸于回忆,她假借淡杉为表达的对象。这可能也是一种情感上的自我保护机制。

她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这些情感,所以意象也让她能够用含蓄的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了然无依。这意象其实是为满足她的情感需求而诞生,所以从中能够解读出的情感也很丰富。

第二个意象——露水。这个意象常用于散文诗歌,本身有着文学内涵;而且这个意象在剧情中是缪缪的自指,因此解读空间相对较大。

在剧情里,缪尔赛思用露水代指自己。在经典文学形象里,这可以追溯到《诗经》。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早在千年前,便有用露水代指美丽的姑娘这一意象原型。后世的创作中,也有将露水与美丽女子关联的用法。其实看到这首诗的一瞬间,笔者就觉得用这个词形容缪尔赛思再合适不过:婉兮清扬。

她开朗明媚,洁净如水,“清扬”;但是携着忧伤,娇柔如水,“婉兮”。

笔者不清楚露水这个意象究竟是不是借鉴了这首诗。但这可能是一种模糊的感受,文案和编剧或许在古典文学思想的浸润下,自然而然地便使用了这个意象。

其次,她的处境和露水也很像。像她一样,露水通常是脆弱的。“薤上露,何易晞?”语音里,她曾说露水若是独存,就会被阳光蒸干,不复存焉;只有融入叶脉,回归大地,才能长久地生活。这里的“叶脉”自然指种群这棵大树;阳光则是代指源石。她孤身一人,其实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因为矿石病可以极快地杀死精灵;而她想要得到安稳的生活,只能回到精灵的种族。但是根据分析,她和同族之间的隔阂也弥足深重,不可能回归。所以这个意象从表层上和淡杉的作用大同小异,依然表达着对于种群和归属感的向往;依然便利了她抒情的隐晦化,自然化。

更明显的一点是缪尔赛思是“水精灵”,她的法术能够控制水分子,自己通常也用水分身行动,这也让大家见到的她有可能真的只是一滴水。

露水通常还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代指清晨,被寄托美好的希望。想来这也是露水在此使用的原因之一,露水代表了缪尔赛思对自己的期待。她希望自己能够像露水一样纯洁,像露水一样代表着生机和晨光。这是她对“希望”渴求的体现。

2.《晨露》

歌名就很值得品味。《Morning Dew》,晨露。

晨露显然联系了意象。但是这个歌名为何不翻译成更常用的“朝露”呢?

朝露代表着朝气蓬勃的早晨,代表着欣欣向荣的世界,整体上是一个欢快而生机的意象,令人感到热闹。

但是这首歌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补全人设。这首歌补全了剧情文本只有对话造成的表达缺失,创造了角色自带的意境,让人们体会情感,能够提升角色的饱满和丰富程度。剧情里对于她的乐观面展现已经足够,这首歌必须是哀伤的,而且不能是直接的悲哀,要像初春或晚秋的早晨那样,阳光软弱而空无一物,环境苍白而冷冷清清,周围只有你一人,令人觉得孤独。“晨”字一出,即使能读出早晨的生机,也携着几分哀伤。

我个人希望在这篇完结后,单独解析EP。这首歌的歌词意境很好,而且解读内涵非常丰富,有多种解读方式,我将逐字逐句道来。唯一的遗憾是,作为中文母语者,对于英文的把控并不到位,只能从意思上来解读,感受不到文字背后蕴含的“意味”。

羁绊

这一部分,讲述缪尔赛思和博士的羁绊。读者也可以将这部分看做笔者的陈情。对于缪尔赛思,博士是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影响了她一生的角色。

1. 不断的缘分

缪和博士情感线索完整,清晰,这前所未有。我将简要解析几个重要的二人关系剧情。

自监狱风云开始,两人的缘分便已注定不会浅薄。缪尔赛思在这时期对于罗德岛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调查,自然对于博士这个特殊的人物也有所了解。这时候的缪尔赛思似乎还是代表着莱茵的利益和立场,这时候她所做所言都代表着两家公司的利益交涉,以及作为莱茵主任对于赫默和安东尼的建议。此时的万星园计划应该已经开始,但是仍未浮出水面,从监狱风云的对话中我们只能看到缪尔赛思基本的善恶观和价值观,甚至有些和目前的人设并不完全相匹配。

缪和博士首次真正接触是在绿野幻梦的小巷。此时双方都比较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这里剧情十分魔幻,因为博士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救下了她,甚至没有任何征兆和迹象,博士只是出自那一念,便让塞雷娅停下了手。后来的个人档案解释了这一点,但是在当时的所有人,包括缪尔赛思看来,是博士救下了她。我们不清楚那一拳下去缪尔赛思会怎样,但是主观的“拯救”是肯定的。这时的缪尔赛思在为总辖做事,也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当然,这里缪尔赛思表现出的是感激,惊讶,庆幸。这是博士第一次救她。

而后是在莱茵总部的大楼,塞雷娅带着博士去找克里斯腾时,缪尔赛思又一次出现。在塞雷娅和动力甲作战时,她和博士在一旁交流,博士这次只是拉了她一把,让她躲开了一次攻击。她把这也看做一次救命。这是博士第二次救她。

这次,她的立场开始摇摆不定,起初是为了寻找总辖;确认总辖所在后又阻止塞雷娅继续寻找;在被博士说服之后又帮助博士一行人。这里霍尔海雅有一句锐评:“精灵动摇了。真是可怜的生灵......她总是希望自己能从其他人口中得到一些关于明天的允诺。谁又会甘愿承认自己与自己所属的族群只属于过去呢?克丽斯腾没法给她的东西,那位博士难道可以?”

综合这句话可以发现,缪尔赛思虽然表面上摇摆不定,但是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权衡的也只是种族未来和自身当下,你没有办法责备她自私。

因为和博士的交流,她开始对博士产生了兴趣。博士有着很坚定的立场,对干员有着最简单的信任。甚至博士对于立场不明,甚至可能另有所图的她也展现出信任。这里的背景是,缪尔赛思曾经用水分身潜入罗德岛,观察过博士,查找过博士的资料,也曾经见到过博士独处的情景。她猜想博士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和自己的处境有几分相似,但是两人却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博士的坚定,善良,信任让她疑惑;或者说博士的不加怀疑让她疑惑。

这篇文章我更倾向于将缪看做一个对博士有特别好感的干员。那么,大概从这里就已经有真正的“好感”了。不仅是因为博士本身的人格魅力,还因为博士在整件事情里,不仅关注着“人民”和“国家”这两个集体概念的利益,还切实地关注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包括缪尔赛思自己。缪尔赛思不仅从博士身上看到了相似之处,还体会到了久违的无条件信任。绿野幻梦的剧情里,她不止一次说过想要跳槽去罗德岛,虽然是开玩笑般。可是这就像小孩子不敢直接表达心思时,会把真心话用一种很刻意的开玩笑语气说出来一样。相信多数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刻意伪装成玩笑的真心话,而且这层伪装也是故意让你一眼能够看穿。她就是想让你知道她的心思,不过是一种委婉的方式。

其实从绿野幻梦到孤星的这段时间线上,她对博士的好感是在逐渐提升的。即使这段时间两人没有交集。在绿野幻梦和博士的一番纠缠之后,博士已经成为她仅剩的“希望”。她从博士身上感受到了和自己类似的孤独,她像一个天真的孩童般期待着:“说不定……他能理解我的想法呢……”她期待博士和她可以共情,或者把博士当成自己情感世界的最后救命稻草。

所以博士第二次来到特里蒙时,她“潜入”博士的酒店房间来叫醒博士,送早饭。这非常直白地表现了缪对博士的好感。这一段放在现实中也是情侣关系才能有的剧情,这里剧情只是想表现缪尔赛思对博士的心思,然而做过头了,又或者是为了讨好玩家。不论怎样,这段剧情虽符合人设,但是和人物关系发展是相悖的,不具有太高的参考价值。

而后二人共同行动的剧情更加正常而真实。这段和绿野幻梦相似,还在表现她的立场的不坚定和善良的本性。

在生态园,二人共舞的片段讲述的不仅是缘分,更像是她的内心独白。缪尔赛思的这次舞蹈更像是一次告别。她爱着克里斯滕和塞雷娅,因为她们身上寄托着缪的希望;但是博士不同。此刻的她认为,博士是她生命中很重要和特殊的人,是她在这片大地上难以割舍的人。

他们像是泰拉这漆黑的夜空之上,相互纠缠,盘旋的两颗孤星。在宇宙漫长的时空,这两颗漫无目的游荡的孤星,不过刚刚相遇。他们的缘分,就像是一场短暂的舞蹈,乐曲将要结束,他们要相离而去。

在最后的时间里,这颗名为缪尔赛思的星,向另一颗孤星,展露着自己的光芒,讲述着过去和立场,吐露着心声和心意。

博士没有挽留,博士明白自己的无能为力。

缪尔赛思内心或许有歉疚,但她意已决。她只想在这片大地上,在自己在乎的人心里,留下自己的痕迹,让博士明白一切究竟缘何。

其实这一段讲述的仍然是“孤独”,两人的缘分只是次要的主题,很多人认为这一段是博缪的剧情,实则不然,仍旧是缪尔赛思讲述自我的舞。

在缪尔赛思回到地面时,博士看到夕阳下的泡沫,便意识到她还在。

博士前去寻找她。这可以理解为,博士爱着她,博士想抓住来之不易的她,也可以理解为,博士对她的救赎。

在生态园,博士又一次救了她。

个人档案里,二人的缘分进一步加深,这是最深最深的羁绊。

2. 救赎

生态园的伸手,是两人内心的真正直接对话。

缪尔赛思在这里,向博士讲述了自己所有的苦难和孤独。

她曾经寻找,她的足迹踏遍无数角落,她最终找到了一片森林——

“可我不是一片树叶,我只是一滴水”

她曾经怀揣希望,她的努力飞出星荚之外,她拥有着莱茵生命和友人——

可克丽斯腾只留给她“未来”,努力告诉她可能性为0,莱茵支离破碎,友人四散。

“我只能陡然怀念那些已经变成泡沫的东西”  

她曾经坚定着自己,坚定着对未来的期望。

可每当她将要爬出黑暗的深渊,命运就又会无情地将她拉回孤独的笼罩之下。这一切都无法改变,这一切仿佛早已注定。

她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她又该如何看待自己曾经做过的一切?

她该如何相信,自己的生命和热忱,并非一厢情愿,并非徒劳无功?

她如何救赎,她如何逃离,她又如何知晓,将会面对的苦难,是否更加深重?

“如果我生来注定只能孑然一身,而这对所谓命运的发现与反抗最终又会让我了无所依……”  

“是不是意味着,我永远无法摆脱它?”

她怀疑,她迷茫,她无助,她绝望,她看向一片漆黑的夜空。

她想要熄灭自己的光芒。

博士的到来,或许并非命运的眷顾,而是命运的必然。

博士同样孤独着,博士方才经历了孤独和命运跨越万年的诘问。

她见到博士时,第一反应是惊讶。

或许她已经动摇了。

博士向她诉说,自己的孤独,博士和她谈论,自己方才送别的“同胞”。

博士向她坦白,自己一直追寻的的故人,博士和她分享,自己难解的命运。

她看到博士和自己一样的内心,和自己相同的境遇。

她向博士,她最深处的灵魂向博士,发出了诘问:

那你动摇过吗?你会不会因此怀疑许多事情的意义?

对罗德岛,对陪伴在你身边的那些干员和朋友,对你已经遗忘却一直在找寻的那个人

这诘问同样是对自己的诘问。博士的到来,意味着博士希望她继续生活下去。

可她迷茫着。她该如何面对?她又怎能不怀疑?她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活下去的勇气?

这或许也是她离去之前,给博士的解释。

我的答案是,“始终如一”。

“孤独”是一种力量,缪尔赛思。

博士说出这句话,或许没有深思熟虑,但这是在刚刚经历相似的质疑后,内心想法最真实的写照。

博士明白缪尔赛思的质疑,明白她的痛苦;博士可能也经历过这般迷茫和痛苦。博士清楚,缪尔赛思需要什么,缪尔赛思应该怎样做。此刻的博士,真正理解缪尔赛思。

缪尔赛思并非不热爱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恰恰相反,她非常热情,非常积极。但是此刻,生活是灰色的,命运是灰色的,不能怪她对命运失去希望。她需要的并非重新拥抱美好的勇气和信心,因为根本没有所谓美好,只有孤独。

为何这句“始终如一”能够打动这汪将要干涸的死水?为何“‘孤独’是一种力量”能照亮她生活的希望?

“始终如一”是最积极的人生观。它代表着为自己而活,它意味着为自己而存在。它传达出一个生命对于自己意义最坚定的信任。始终如一,是不管命运如何变化,不管世界如何动荡,不管身处何种困境,都坚定自我,遵循本心。

而此刻,缪尔赛思身上美好的品质和积极的向往都仿佛只属于昨日。她变得很彻底,她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求索者,她成为伶仃的殉道人。她为往日信仰的破灭而死。或许她早就依稀窥探到了未来的失败,但是那时的她可以逃避,这一刻她不得不直面残酷的现实。

始终如一,是在提醒着她,那些热情和奋发,那些向上和期待,并不仅仅为了结果,这些情感本身就弥足珍贵。我们不能只拼尽全力奔向自己划定的终点线,还要拼尽全力保护好自己心中的美好。

其二,始终如一,深层地强调了人的自我性。缪尔赛思轻易地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所谓的意义——为精灵寻找存续之地。但是这个意义和她的内在自我并不完全吻合,这意味着,这个意义有时并不能支撑她继续人生。“始终如一”提醒了她,要从头审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她自始至终想要的不仅仅是种族的未来,还有另一个能够理解她的灵魂,一个让她不再孤独的灵魂。

而那个灵魂,此刻或许就在她面前。希望未曾殆尽。

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缪尔赛思,追寻族群未来显然不是活着的全部意义。这个目标的本意和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她曾说,自己的这一切追寻,是为了让自己和所剩无几的同类能够活得不那么举步维艰。然而此刻她的选择已经背离了初心,她已经迷失在了追寻的道路,被远方的未来蒙蔽了双眼。所以始终如一提醒了她,找寻真正的初衷。

从博士这个角色来看,“始终如一”这句话暗含着一层“我始终在”的含义。这点,你要试想一下,一个你可以信任和依靠,一个你喜欢的人,对着你说出“始终如一”这句话的场景。你或许不会想到,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我会一直在”,但是一定感觉到安心,感觉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听到这句话,从黑暗中起身的她会觉得,只要她回头,博士就一定在。所以,她会继续前行。

再想想,这句话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博士说出的,不像是一个回答,更像是一句承诺,一句令人安心的诺言。因为博士此刻陪伴着她,博士此刻想要救赎她,博士想与她携手,这句话就成了博士对未来的许诺,这个许诺就让她在黑暗的未来中看到了光亮。

而如何理解“孤独是一种力量”?

我们在前文解读过。

但是站在缪尔赛思的角度上,这句话依然值得分析。

她面对的孤独困境或许很多人都了解,可能大多数人尝试着打破这种困境,去让她不再孤独,让她拥有积极的内心。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尽管博士几乎做到了)。然而这句话不一样。这句话在提醒缪尔赛思,去发现孤独本身积极性的一面。

其实泰拉大陆有很多长生种,各自体会着相似的孤独。很多的长生种可能会选择自我了结,但是我们见到的长生种,都曾独自走过漫漫岁月。他们从中体悟出的或许不是力量,但是一定都看到了孤独内在相似的积极性。

这种积极性并非在社会中生活的我们能够轻易感受的。或许你会尝试着刻意孤独,然后发现自己沉迷于这感觉——然而,这中间有着本质的不同。

举个例子。把“孤独”看做具象的人,那么体味孤独就像一场相爱。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只能感受“热恋期”短暂的美妙,还有失去新鲜感之后的厌倦。有些在社会中真正背离且孤独的人,能够体会到婚后的悲哀和疲倦感。大多数人的终点是分开,或在不幸福中度过一生。能够真正走到“白头偕老”平淡幸福的人,非常少见,即使存在,这份孤独的感受也只属于他/她一个人,不会向外人诉说。

“孤独是一种力量”这句话其实并没有“语惊四座”的效果。它就像是一个人,这个人听着你对着生活的抱怨时,在你旁边坐下,告诉你:“你这么努力地活着,当然有资格去抱怨啊。”并静静听着你说完想说的一切。然后,Ta会微笑但是沉默地看向你,再将眼前的阳光,枝丫,绿叶一一指给你看。Ta还会告诉你,生活其实也挺美好的。Ta说,抱怨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抱怨是你依然热爱生活的证明。

这句话只是静静地抚摸着暗淡的灵魂,就像夜色抚摸着疲惫的人。

博士的言语不是救赎,更称不上治愈,只不过是将一颗心灵,从阴影中捧起,放在阳光的温润下,等待微风擦去蒙上的灰尘。博士所言,皆是提醒她,低头看,看看自己。

而真正的救赎,是博士悄无声息地到来,是博士义无反顾地走入——

是博士最后伸出了他的手。

“即便这个世界抛弃你,即便所有一切伤害你,纵使你追逐的未来拒你千里之外——”

“缪尔赛思,回头看,我在这里,始终如一。”

3. 羁绊

来到上岛之后,这一段个人档案比救赎更为重要。

缪尔赛思的卓越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她敏锐而独特的视角。很多人将之视作天赋,但很少有人知道,对于缪尔赛思来说,那是一种天性。她很难以所谓“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一切。面对你的疑惑,缪尔赛思一如往常对此进行了解释。

她从你的办公桌上捧起一盆绿植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向她描述这是什么。一种拥有确切学名的植物,绿叶,白花,长势喜人,土壤刚刚浇灌过,很湿润......这就是你的反馈,集合了人们能够使用的词语,对这盆绿植进行了全面且完整的描述

和缪尔赛思时常听到的,并没有多大区别。随后,缪尔赛思以她的方式向你描述起了她眼中看到的绿植首先,缪尔赛思使用了“她”这样一个代词。“她”很健康,整体内循环很平稳,但有片叶子的未端出现了阻滞,或许过段时间那儿就要发黄了。

”她”不太开心,根系已经快要触及花盆底部了,可”她”还是想要生长。而“她”向你抗议的方式之一,是把花粉撒在你手上。“她”的前代生长在离这里很遥远的地方,一片茂森林。一只羽兽把“她”祖先的种子排泄到了移动城市上空,而后种子开始在城市中到处传播一缪尔赛思话中的信息量先是越过了观察所能得到的最大值,然后出现融合了多种感官所能感知的统一资讯,最后,她开始提及一些非实在的、跨时代的晦涩讯号。她似乎很兴奋,在发现自己的语句无法承载信息的重量后,有那么一瞬间,你察觉到她想要握住你的手,和你分享些什么,你的脑中开始有了些模糊的意识,关于眼前的这盆花,关于“她”。

但那并没有维持多久,或者说只有一瞬间,缪尔赛思反射性地撤回了那种奇异的信息传递。你觉察到了,她以前也一定用这种方式来试图和别人建立联系,但即使天才如克丽斯腾,也无法感知到一分一毫。那是不同种族间无法跨越的隔阂,也是她孤独的根源一她无法让别人完整理解自己眼中的一切。于是,你试着用语言描述了一下她所感受到的东西,你看着她惊讶,木讷,不知所措,然后握住了你的手。她在邀请你,她渴望与你分享大地。

你答应了。

这一段讲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羁绊”,源自于命运,牢不可破的羁绊。

这种羁绊的本质,是两个人和这片大地之间的羁绊。两人的种族决定了两人和这片大地之间有某种奇妙的,根植于血脉的联系。这种联系很罕见,所以自然成为了两人之间的纽带。这对于缪尔赛思,是一种像太阳一般独一无二,带来光芒的东西——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理解。这种理解本身就弥足珍贵,引用一段官方的话:

纵使有共享感受能力的萨科塔之间,理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一直在孤独的长夜里独自舞蹈的缪尔赛思来讲,这让她激动不已,甚至过于澎湃的情感让她呆滞。

这是两个人斩不断,打不破的情感根源。这注定,二人是漫漫夜空里,唯一看得清对方光芒的星。

我讲过,这个纷繁错杂的千千世界,曾经只有她看得到,然而在此刻,一切都改变了。

就在一艘古老的舰船上。

就在她重启追寻的脚步后。

一切毫无征兆,一切早已注定。

两个人,就这么相遇了。

她的世界茫茫没有尽头,有人在已是万分惊喜,相遇更是难解缘分。

所以,这段缘分,她不会放手,也不能放手。

信赖语音里,有这样一段话。这段话的时间线是孤星之后:

我的种群没有未来,只能希冀过往赐予我们答案。你来自过去,博士,你是我,是我们的希望。但,就算没有这层关系,你仍然是那个把我拉出泡沫的人,你还拉着我的手,我怎么能就此放开呢?

缪尔赛思已经将博士看做希望。这不可避免,因为她的身边也只剩博士这一个可能性;这也并不违背博士所言,她的意义源于自己,只是在外界寻找希望的寄托。而且后半段也阐明了,纵使没有希望,她也要继续追寻。此处我也并没有可以多说的了,一切都已明晰。

理想

该部分为笔者结束后补充,具有强烈主观性和较多观点输出

“理想”这个议题在孤星中非常重要,但是在缪尔赛思身上的体现可以归结为“追寻”等主题,因此笔者最初并未单独提出。这部分,缘起自密录里的一句话:

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我所寻找的,是怎样一片土地。

缪尔赛思的故事,始终没有离开她的“理想”,那便是为精灵寻找能够自由生活,没有源石的环境。但是,作为理想,这看起来“虚无缥缈”:究竟什么样的地方,究竟在哪一个地区,怎样一片生态里,才可能有这样的地方?

每一个自然条件,要大致满足怎样的情况,才可能创造出这样一片环境?

她迷茫着,但她向着理想前进着。

她看不清未来,她为了生存挣扎着。

此刻的她,究竟能否算作一个理想者?(注:此处的理想并非是“理想化主义”,而是“注重理想梦想的生活方式”)

站在上帝视角,她是一个有些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梦想家;但是站在她的角度,自己在为了同胞,为了更多的生灵能够生存延续而奋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追求,只是最终的目标听起来略显梦幻而已。

她的理想没有具体的形态和方向,只是一句话而已;也不是什么激动人心的目标,只是寻求了多年的东西而已。激情早该被打磨殆尽,多么坚定的信仰都会逐渐褪去颜色。

到这里,另一个细节进入笔者的脑海:

剧情故事的最后,克里斯腾休眠之前,她的自言自语中提到了,万星园上的生态园里,缪尔赛思的植物们,仍有一些顽强存活。此时万星园与泰拉可能已经没有联系,这些信息无法传回地面。缪缪也只能根据早先的数据判断植物无法在太空存活。

那些植物是什么?

那是她理想的结晶。

站在她的角度,她的希望又一次破灭。

为什么她在看不清方向,没有成功希望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博士的帮助下坚持着?

笔者对于“孤独是一种力量”的解读,潜藏着一种理想观。

除去阐释过的那些“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力量:“内驱力”。其实就是,来自思想内部,驱动你向上的动力。理想看似来自于外物,实则是自己给予的动力。

很多人认为,理想就是能够指引你方向,激励你奋进的东西。这种分析固然无错,但是很片面,只思考了理想“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忽略了它的目的。理想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重要性必要性”恰恰都是侧重客观的评判方式,“目的性”才是倾向于主观的评判方式。我们拥有理想,我们为自己赋予理想,究竟出自什么目的?我们希望理想能为自己带来什么?

有些人可能觉得莫名其妙。我对某件事的理想,不就是因为热爱这件事吗?为何要用功利的眼光来评判我纯粹的热爱?

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目的性”和“热爱”相互紧密伴随,无论从何处出发,最后都将回归到两者的结合体上——

笔者想说的,“理想”的本质,就是热爱与内驱力。而具体的事物和目标,都只是表现形式。

这很好理解,无需举例。

热爱在此处笔者不做深析,内驱力才是理想观的体现。

其实问题是,反过来讲,是否只要有足够的内驱力,就能称之为“理想者”?

笔者认为,以或大或小的事情为理想,是“理想者”的最简单形式,也是多数人的选择,最为常见。其实就是,理想是否达成,有外部标准评判,且交予外部标准评判的人。他们是在回应别人的期待,满足自己的欲望。

以一种足够模糊或者抽象的理念/主义为理想,是一种更加复杂、主观化的形式。这种人对于理想是否达成,通常交予内心评判,而且标准较为灵活,理想也有更强的目的性。即,他们的理想本身可能带有利己性质,譬如心理自我慰藉,支持生活的精神支柱。

最后一种“理想者”不需要具象化的理想,只需要一个目标。他们不需要某一个具体的概念或者事物来提供“内驱力”,他们的力量完完全全来源于自我本身,抛弃了中间“理想”这个媒介,直接达成获取动力的目的。例如,这种“理想者”目标是想成为钢琴家。在面对苦难或低谷时,他不会用“钢琴家”的最终目标激励自己,他会回想和自己最初的承诺。

他们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爱,不需要什么事物来证明,不需要过多的思想来修饰。

这并不是什么至高的境界,这只是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也许你要说这是“碌碌无为,平庸地度过一生”,或者是“浑浑噩噩,在漫无目的中消磨了时光”。

热爱着生活,这样的时光和人生,意义由自己赋予,一切由内心定义。

这样的人必然孤独。他们回应内心的希冀,满足人生的意义,不为虚无的荣耀和他人的期待而活。

尾声

万星园里的植物并未死尽,寄托的是文案组的温柔,是有关缪尔赛思剧情真正的妙笔。

她是一首诗,这一笔就是这首诗意味绵长的终章。

那些植物不仅仅是植物,还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她拼尽全力送出星荚之外的,

在万星园里,在大地之外,在广袤的宇宙里——

那颗黯淡的,微不足道的星

闪烁着残存的希望,飘摇着生命的火光,刻印着追寻的足迹。

那是这个世界给予她最深沉的温柔。

或许她无从得知,

但在未来足够漫长的岁月里,她总会看到。

“缪尔赛思,当你孤身独行,当你又一次失去自己追寻的方向,”

“请你别忘记,曾有一双手将你拉出虚无的泡沫,”

“请你别忘记,那些希望并未尽数消散。”

“你问我,未来通往哪里,你该去往哪里。”

“未来只会去到,你真正的自己。”

遥祝孤身者,有光芒,照前路。

上一篇:

2023教师节东莞东城医院免费诊疗活动(时间+项目)

下一篇:

2023教师节东莞东城医院免费诊疗活动(时间+项目)

推荐阅读